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单取代胺类衍生物,并探讨该类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单取代胺类衍生物,采用WST-1法对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合成得到了8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利用1H NMR,MS,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细胞试验表明:β-榄香烯单取代胺类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及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与β-榄香烯相比有了明显提高.结论: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较β-榄香烯明显提高.
推荐文章
新型吲哚苯醌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吲哚衍生物
醌类化合物
2-苯基萘型
合成
抗肿瘤活性
相转移催化
新型2,6-二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2,6-二氯嘌呤
2,6-二胺嘌呤
SGC-7901(胃癌细胞)
抗肿瘤活性
合成
Rakicidin B1酯化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Rakicidin B1
合成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新型藤黄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藤黄酸
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β-榄香烯衍生物 单取代胺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6-39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60.31
字数 2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048.2007.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成康民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7 38 5.0 6.0
5 沈玉梅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1 125 6.0 10.0
6 刘贵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4 17 3.0 4.0
10 孙艳红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0 65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β-榄香烯衍生物
单取代胺
合成
抗肿瘤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