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初期,朱湘在翻译布朗宁《异域乡思》时,将"梨花"译成了"夭桃",引起了译界一场持续近一个月的争论.仔细分析可见,提出异议的一方原来持"原作中心论",质疑译文对原文的忠信问题.而译者之所以改换意象,除押韵的原因外,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学传统.他选取了一个中国读者更为熟悉也更乐意接受的意象,以充分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在现今重视描写、面向译文、侧重功能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这一用意更为清晰.
推荐文章
涉外导游词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移情策略分析
涉外导游词
文化意象
移情策略
论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
影视翻译
特殊性
文化意象
文化交流
翻译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重要作用
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文化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
来源期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朱湘 译诗 文化意象 美学蕴涵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翻译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68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22X.2007.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旭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6 105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朱湘
译诗
文化意象
美学蕴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722X
41-1164/H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36-21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5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