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要介绍了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局限性和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基本原理.模拟了单双层共轭校正系统的共轭高度,并结合平程与垂程(HV模型)两种传输状态对系统等晕角增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对单层共轭系统,在20 km的传输距离内,在平程中整个区域都属于等晕角放大区,共轭高度的最佳位置在传输距离的中间(约10 km处),等晕角取极大值,增益效果较好;但垂程中增益效果变差,且等晕角放大区也仅在3.6 km之内.对双层共轭系统来说,第1层共轭高度的变形镜主要对近距离畸变波前进行校正,并对整个传输距离的等晕角影响很大,是双层共轭系统的关键因素;第2层共轭高度对远距离等晕角影响较大.
推荐文章
激光雷达应用中单、双层共轭系统等晕角
单层共轭
双层共轭
共轭高度
等晕角
激光雷达
湍流中单、双层共轭AO系统的等晕角增益
共轭高度
双层共轭
等晕角增益
单层共轭
湍流
共轭聚合物单分子构象和能量转移特性研究
共轭聚合物
能量转移
构象
散焦成像
角反射器阵列作为伪相位共轭器件的保真度分析
自适应光学
共光路共模块
角反射器阵列
相位共轭
伪相位共轭
像差
保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双层共轭系统的共轭高度对等晕角的影响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单层共轭 双层共轭 共轭高度 等晕角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9-14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133
字数 38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健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42 340 12.0 17.0
2 丁学科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7 27 3.0 5.0
3 白宏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4 14 3.0 3.0
4 李芳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11 39 4.0 6.0
5 申金娥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7 99 4.0 7.0
6 王秀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5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适应光学
单层共轭
双层共轭
共轭高度
等晕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