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牦牛品种即巴州牦牛、大通牦牛、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各牦牛品种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在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得到牦牛EPOR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EPOR基因编码区全长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EPOR信号肽由25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225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2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236个氨基酸组成;EPOR基因编码区在牦牛品种间及其与普通牛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牦牛的适应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和序列特征与进化分析
牦牛
DAZL基因
编码区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甘蓝KAPP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自交不亲和性
信号转导
KAPP基因
甘蓝
SD大鼠Atoh1基因CDS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感音神经性耳聋
Atoh1
基因克隆
耳蜗毛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牦牛EPOR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牦牛 EPOR基因 克隆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23.85
字数 44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887.2008.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志杰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21 97 6.0 9.0
2 钟金城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2 727 16.0 22.0
3 陈思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4 廖伟璇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1 1.0 2.0
5 王侠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6 李军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牦牛
EPOR基因
克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双月刊
2095-3887
62-1206/Q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硷沟沿335号
54-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18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