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桩间土体侧摩阻力的变化和相对运动所引起位移的差异提出了用等效抗滑桩模型代替实际抗滑桩的研究思路,进而分析了桩间土拱的形成过程.根据桩间土拱的受力特征得到了有效土拱的最前端应足楔紧作用最显著的土拱单元而不是土拱自然延伸的最前端构成的观点.在此分析和假设前提下建立了抛物线型桩间土拱的数学力学模型,并得到了最大桩间距必须满足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
推荐文章
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桩间距分析
黏性土
土拱效应
桩间距
矢跨比
基于拱效应的边坡抗滑桩桩间距计算
边坡工程
抗滑桩
土拱效应
边坡倾角
桩间距
推力桩桩间土拱几何力学特性及桩间距的确定
抗滑桩
护壁桩
桩间土拱
桩间距
边坡
基坑工程
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抗滑桩
离心模型试验
土拱效应
颗粒流
数值模拟
合理桩间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合理桩间距的研究
来源期刊 土工基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抗滑桩 土拱形成过程 合理桩间距 平衡条件 强度条件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473
字数 20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152.2008.04.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代成 5 34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1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88)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滑桩
土拱形成过程
合理桩间距
平衡条件
强度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工基础
双月刊
1004-3152
42-1151/TU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5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