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56份绿茶样品直接进行光谱扫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茶多酚含量的定标模型,并讨论了不同的散射处理、导数处理和平滑处理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最后对最优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验证.原始光谱在经过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和8点平滑光谱预处理下的模型较优,其定标标准差(SEC)为1.33%,定标相关系数(RC)为0.932,预测标准差(SEP)为1.61%,预测相关系数(RV)为0.913,预测偏差(Bias)仅为0.375%.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建立的定标模型能够达到实际应用中的精度要求.
推荐文章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研究
茶多酚
近红外光谱
检测模型
绿茶茶多酚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优化研究
近红外光谱
绿茶
茶多酚
定量分析模型
优化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信阳毛尖茶多酚含量的检测
信阳毛尖
近红外光谱
茶多酚
偏最小二乘法模型
基于近红外光谱无损快速检测面粉品质的研究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面粉
滑石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茶茶多酚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茶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绿茶 茶多酚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
字数 35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150.2008.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智有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72 848 16.0 25.0
2 马爱丽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9 221 8.0 9.0
3 林新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3 213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
茶多酚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茶叶
月刊
1000-3150
33-1117/S
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32-34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2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