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旨在阐明出芽短梗霉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形态和胞外多糖的积累及化学成分变化.采用摇瓶法培养出芽短梗霉.三种培养基的氮源分别为硝酸钠(培养基1,M1)、硫酸氨、酵母膏(培养基2,M2)和硫酸氨、蛋白胨和酵母膏(培养基3,M3).M1培养基中,菌丝体和单细胞的生物量积累均比M2、M3低,但胞外多糖的产量则等于甚至略超过M2和M3.在指数生长的前期,白色菌丝体和酵母状细胞状态占优势.指数生长的后期,以厚垣孢子、肿大细胞和黑色菌丝体占优势.胞外多糖都能为茁霉多糖酶水解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说明这些多糖的化学组成都具有(1→4,1→6)-α,结构的茁霉多糖.但M1中产生的茁霉多糖结构单元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且二者比例相当.M2中茁霉多糖的麦芽糖结构单元明显减少,而M3中144h后麦芽糖结构单元完全消失.这似乎表明氧化性的氮源和低溶解氧水平可能是造成茁霉多糖结构单元同时具有麦芽糖和麦芽二糖的原因.
推荐文章
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产品研究进展
出芽短梗霉
胞外多聚糖
胞外酶
黑色素
嗜铁素
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出芽短梗霉菌PA-2
产孢量
发酵条件
单因子优化
田间试验
有机氮源对出芽短梗霉发酵普鲁兰多糖的影响
有机氮源
普鲁兰多糖
产量
纯度
分子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出芽短梗霉在三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多糖积累以及形态变化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黑酵母 培养基 普鲁兰多糖 深层培养 化学结构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4-7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景 扬州大学食品工程学院营养系 112 233 6.0 12.0
2 郑维发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54 682 16.0 22.0
3 卢辉官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 1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酵母
培养基
普鲁兰多糖
深层培养
化学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