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测定的两种不同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HPLC法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1.119 g和磷酸二氢钠0.179 g,加水1 000 mL溶解)-乙腈(60:40),检测波长为292 nm,流速1.0 mL/min.UV法采用0.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 HPLC法雷贝拉唑钠质量浓度在16.9~168.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78%(n=9);UV法雷贝拉唑钠质量浓度在2.68~26.8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0.60%(n=9).结论 两种方法 含量测定结果 无明显差异,RSD小于1.0%,均可作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
推荐文章
HPLC法测定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
苯咪唑类
药用制剂
色谱法,高压液相
质量控制
雷贝拉唑钠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健康人胃内24小时pH值的影响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24hpH值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动态浊度法
凝胶法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评估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安全性
止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药业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雷贝拉唑钠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年,卷(期) 2009,(16)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27.2|R975+.2
字数 2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931.2009.16.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祥峰 26 66 5.0 7.0
2 唐燕平 3 7 2.0 2.0
3 赵俊 4 3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贝拉唑钠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业
半月刊
1006-4931
50-1054/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1号地产大厦1号楼19层
78-13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2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092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