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低湍流度风洞中针对45°后掠角NACA64A-204翼型模型,采用升华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不同吸气量和不同迎角状态下混合层流控制(HLFC)对转捩位置的影响.结合热线方法测量流向速度研究扰动增长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萘升华流动显示技术适合用来研究HLFC方法对后掠翼转捩的影响,可以直观和准确地表示后掠翼上的转捩位置;在无吸气的情况下,随着迎角从-6° 到2°增大,层流区长度先增大后减小;HLFC方法可以显著推迟由横流不稳定触发的转捩;在同一迎角下增加吸气量,可以更有效地减小主要扰动波的能量.
推荐文章
后掠翼模型混合层流控制实验研究
后掠翼
混合层流控制
壁温分布
冷却
转捩
不同后掠形式栅格翼气动特性的研究
栅格翼
前缘后掠
削尖
气动特性
基于升华法实验研究后掠翼三维边界层的转捩
后掠翼
边界层
转捩
横流驻波不稳定
升华法
后掠翼人工诱导横流驻波的升华法研究
粗糙带
横流驻波
人工诱导
丝网印刷
单一扰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升华法的后掠翼混合层流控制研究
来源期刊 实验流体力学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混合层流控制 流动稳定性 转捩 萘升华 横流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8
页数 分类号 V211.7
字数 47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10.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52 1233 18.0 27.0
2 额日其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6 370 12.0 17.0
3 王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9 43 3.0 6.0
4 郭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83 6.0 8.0
5 苏沛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合层流控制
流动稳定性
转捩
萘升华
横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流体力学
双月刊
1672-9897
11-5266/V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4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4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