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化合物儿茶素建立一种体外微孔板抗氧化模型.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建立L9(34) 正交试验,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适实验条件.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法的稳定性;标准品对照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最适实验条件是A3B1D2,即DPPH的最佳浓度为250 μmol/L,加入量为125 μL,反应20 min;验证实验RSD为1.06%.结论:DPPH抗氧化微量筛选模型快速,准确,用样量小,且稳定可靠,适合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筛选使用.
推荐文章
表儿茶素和儿茶素中羟基的选择性保护
表儿茶素
儿茶素
多酚化合物
羟基保护
超声辅助法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研究
茶多酚
儿茶素
超声波
提取
儿茶素分光光度法与微量法抗氧化活性研究
儿茶素
DPPH
微量法
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茶素抗氧化微量法探讨
来源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儿茶素 微孔板 DPPH 抗氧化模型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2,292
页数 分类号 Q946.81
字数 18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606.2010.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文艺 河南大学药学院 319 2855 23.0 31.0
2 肖娴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外科 8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39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儿茶素
微孔板
DPPH
抗氧化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7606
41-1361/R
大16开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36-214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73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