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直接共晶和预共晶连接两种方法,对块体单晶硅扩散连接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晶硅接头界面主要由残留Au层、桥状硅和微孔组成.试验中微孔是个难以避免的缺陷,但随着连接温度升高,微孔数量会减少,即焊合率会增大.预共晶连接能有效地阻止微孔的产生,700℃时预共晶连接焊合率达87%.而直接共晶连接仅57%.预共晶连接接头抗拉强度较直接共晶连接低.因为预共品连接主要在Au层发生断裂,故预共晶连接的残留Au层是个弱结合.直接共晶连接残余Au层很薄,平均厚度不足0.34μm,断裂主要发生在Au-Si界面上.
推荐文章
预共晶条件下单晶硅接头的组织性能研究
单晶硅
扩散连接
Au-Si预共晶连接
真空扩散连接CLAM钢接头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CLAM钢
真空扩散连接
微观组织
结合率
剪切强度
单晶硅晶圆晶向的精确标定方法
微机电系统
体硅工艺
晶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u-Si共晶扩散连接单晶硅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焊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Au-Si共晶 单晶硅 扩散连接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6
页数 分类号 TG45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382.2010.09.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京龙 西北工业大学摩擦焊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116 845 15.0 22.0
2 张赋升 西北工业大学摩擦焊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63 526 13.0 19.0
3 熊江涛 西北工业大学摩擦焊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64 603 14.0 22.0
4 籍成宗 西北工业大学摩擦焊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3 5 1.0 2.0
5 孙兵兵 西北工业大学摩擦焊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4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u-Si共晶
单晶硅
扩散连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焊接
月刊
1001-1382
23-1174/TG
大16开
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77号
14-4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9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33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