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RF-MS)法在450℃玻璃基底上制备了Mg掺杂量分别为0.81at%,2.43at%和4.05at%的ZnO薄膜,对其微观结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PL)、光学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微最Mg掺杂ZnO薄膜晶体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并保持高结晶质量;掺杂0.81at%和2.43at%Mg的ZnO薄膜室温PL谱中近带边发射(NBE)峰的短波方向出现了高能发射带与NBE峰同时存在;随着Mg掺杂量增加至4.05at%,这个高能发射带逐步将NBE峰掩盖.推测在Mg掺杂ZnO薄膜中,Mg~(2+)替代Zn~(2+)附近核外电子的能量增大并产生了一个高能级.而未被Mg~(2+)替代的Zn~(2+)周围的核外电子能量状态不变,带间能级依然存在,随着Mg掺杂量的增加处于高能级的电子数目逐步增加并占绝对优势.因此,ZnO薄膜随着Mg掺杂量增加薄膜禁带宽度增大,这是由于Mg掺杂后周围电子能量增大与Burstein-Moss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射率均大于85%,随着Mg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禁带宽度增大并在3.36-3.52 eV内变化;Mg掺杂量为0.81at%,2.43at%和4.05at%时,薄膜电阻率分别为2.2×10~(-3),3.4×10~(-3)和8.1×10~(-2)Q·cm.
推荐文章
Mg掺杂的ZnO薄膜的带隙宽化
Mg掺杂的ZnO薄膜
溶胶—凝胶法
掺杂浓度
带隙宽化
Co掺杂ZnO薄膜的湿化学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光谱
Co掺杂ZnO薄膜
光致发光
湿化学法
电沉积Co掺杂ZnO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磁性研究
Co掺杂ZnO薄膜
电沉积
光致发光
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量Mg掺杂ZnO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和带隙变化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ZnO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微量Mg掺杂 光致发光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3-1267
页数 分类号 O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91 480 12.0 19.0
2 高立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3 3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3)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ZnO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微量Mg掺杂
光致发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