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ICR小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G组)、模型对照组(MG组)、阳性药对照组(VE组,25 mg·kg~(-1)·d~(-1))、FAC高剂量组(FAC-H组,200 mg·kg~(-1)·d~(-1))、FAC中剂量组(FAC-M组,100 mg·kg~(-1)·d~(-1))及FAC低剂量组(FAC-L组,50 mg·kg~(-1)·d~(-1)),各10只.除NG组外,其余5组使用D-gal按120 mg·kg~(-1)·d~(-1)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 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从造模的第21天开始,VE组小鼠灌服25 mg·kg~(-1)·d~(-1)维生素,MG组小鼠灌服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FAC-H、FAC-M、FAC-L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浓度的FAC,连续10 d.末次给药后30 min从眼眶取血,按照测试盒要求检测并比较6组小鼠的自由基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免疫力指标[胸腺指数(SI)、脾脏指数(TI)、碳廓清指数(K)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用570 nm测得OD值A代替)].本实验重复进行3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结果 (1)与NG组比较,MG组小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组、FAC-M组、FAC-L组小鼠血清SOD活性较MG组显著提高,血清MDA、NO水平较MG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MG组小鼠的TI、SI、K、A与N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FAC-M、FAC-L组小鼠TI、SI、K、A与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与VE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C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增加衰老模型鼠的免疫器官湿重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作用可能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