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二维金属光栅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电磁场分布,研究表明充分利用金属表面等离子效应可显著提高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耦合效率.研究还表明,对于8μm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金属光栅结构选取圆孔直径与光栅周期比为0.8 ~0.9是最有益的,此时可获得最大的光耦合效率.
推荐文章
甚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栅耦合的研究
n型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二维光栅
光耦合
用金属小球进行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光耦合
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金属小球阵列
光耦合
光吸收
甚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耦合性能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光耦合
2D光栅
响应率
探测率
太赫兹量子阱光电探测器光栅耦合的模拟与优化
太赫兹
量子阱光电探测器
光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波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金属光栅耦合的研究——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效应
来源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二维金属光栅 时域有限差分(FDTD) 金属表面等离子效应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418
页数 分类号 O439
字数 26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俊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 61 3.0 7.0
2 熊大元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14 2.0 3.0
4 翁钱春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7 1.0 2.0
5 李梁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7 1.0 1.0
6 温洁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二维金属光栅
时域有限差分(FDTD)
金属表面等离子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双月刊
1001-9014
31-1577/TN
大16开
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4-33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2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