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孔喉配合度低、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造成常规酸压滤失量大、酸蚀裂缝穿透距离有限、不能沟通井筒远处的有利储集体或定容体.根据不同区块储层的地质、物性特征,曾经先后试验应用了复合酸压和大前置液水力扩容技术.复合酸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效裂缝的长度,但对于距离井筒较远储集体的沟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水力扩容技术加大前置液泵入量,进一步增加了水力裂缝的长度,但压裂施工结束后,裂缝迅速闭合,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裂缝.结合以往压裂施工的经验,塔河油田试验应用了“大前置液+变黏酸体系+胶凝酸+支撑剂单级或多级泵注体系”超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以有效提高酸蚀裂缝穿透距离和有效裂缝缝长,确保有效沟通井筒周围的有利储集体和压后裂缝的导流能力.塔河油田已在31口井应用了超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其中11口井在酸压后初期平均产油量98.1 t/d,增产效果较好.
推荐文章
塔河油田超大规模酸压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塔河油田
碳酸盐储层
超大规模酸压
导流能力
建立超大规模文献集检索的技术性研究
超大规模文献集检索
查准率
查全率
缝洞型油藏超大规模酸压技术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超大规模酸压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与发展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系统芯片
可靠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油田超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化压裂 奥陶系 碳酸盐岩油气藏 塔河油田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1
页数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31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光亮 3 16 2.0 3.0
2 张飞洲 1 14 1.0 1.0
3 梁护站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11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化压裂
奥陶系
碳酸盐岩油气藏
塔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