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日冕和太阳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将计算得到的日冕电子数密度转化为日冕偏振亮度(Polarization Brightness,PB)是与观测对比的重要方法.由于待转换电子数据网格密度、PB数据网格密度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使得日冕偏振亮度的计算比较耗时,利用单CPU计算无法达到近实时转换日冕偏振亮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数值模拟的验证效率.本文在CPU/GPU环境下,利用CUDA编程技术,提出了一个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CPU上的串行模型计算速度提高了31.86倍,达到了近实时模拟与观测数据比对的计算要求.
推荐文章
基于CPU-GPU异构并行的MOC中子输运计算并行效率优化研究
异构并行
特征线方法
中子输运计算
GPU
CUDA
基于GPU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
并行处理
高性能计算
脉冲压缩
基于多核CPU和GPU的高光谱数据并行几何校正
高光谱数据
几何校正
并行计算
多核CPU
基于GPU-Hadoop的并行计算框架研究与实现
云计算
图形处理器
并行计算
Hadoop
海洋流场可视化
MapReduc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CPU/GPU的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
来源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日冕偏振亮度 GPU CUDA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日球层物理和太阳系探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6
页数 分类号 P353
字数 2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学尚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132 7.0 9.0
2 钟鼎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 16 3.0 3.0
3 王群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8 69 4.0 8.0
4 江雯倩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 8 2.0 2.0
5 解张鹏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冕偏振亮度
GPU
CUD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科学学报
双月刊
0254-6124
11-1783/V
大16开
北京8701信箱
2-56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