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入分析了影响晶体硅与钝化介质层界面复合的主要因素:界面态密度(Dit)、介质层表面电荷密度、衬底掺杂类型及掺杂浓度.研究发现,随着载流子注入水平改变,介质层的钝化质量与介质层带电类型和硅片掺杂类型紧密相关.随着载流子注入水平的降低,富含正电荷(负电荷)的钝化介质在P型(N型)硅片上的钝化质量随之降低;富含负电荷(正电荷)的钝化介质在P型(N型)硅片上的钝化质量却保持不变.深入分析了P型(N型)掺杂硅片表面钝化质量随注入水平变化而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并为高效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工作在低注入水平条件下(5×1014 cm-3)的晶体硅电池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a-Si(n)/c-Si(p)异质结电池非晶层的模拟优化
afors-het
异质结电池
发射层
界面态
本征层
基于沉积温度优化和后退火工艺改善a-Si∶H/c-Si界面钝化质量的研究
氢化非晶硅
a-Si∶H/c-Si界面钝化
后退火处理
钝化机理
C-Si模型分子动力学三维并行仿真算法
分子动力学
并行算法
空间划分
温度对环氧树脂气—固界面电荷积聚的影响研究
温度
环氧树脂
电荷积聚
气固界面
离子输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界面电荷对C-Si表面钝化质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光电技术应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表面钝化质量 固定电荷 注入水平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光电器件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4
页数 分类号 TM914.4
字数 64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255.2011.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华 11 60 5.0 7.0
2 孟凡英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6 16 3.0 4.0
3 汪建强 2 11 2.0 2.0
4 张剑 4 14 2.0 3.0
5 叶庆好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太阳能研究所 6 3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钝化质量
固定电荷
注入水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技术应用
双月刊
1673-1255
12-1444/TN
大16开
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纬五道9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