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网络心理教育的目的应当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网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新"的天性,但更多的是因为网络中存在的元素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即减压、沟通、成就感的需要。
推荐文章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生教育研究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体育教育
浅谈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中小学生
科学兴趣
培养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
中小学生
集体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谈中小学生的网络心理
来源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网络心理教育 中小学生 青少年网民 主体发展 社会人格 和谐统一 学生心理 自主性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45.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晓静 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网络心理教育
中小学生
青少年网民
主体发展
社会人格
和谐统一
学生心理
自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月刊
1007-9068
45-1233/G4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
48-40
出版文献量(篇)
1546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