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桩筏复合地基桩顶负摩阻段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桩顶负摩阻段桩间土中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簧组模型对桩筏复合地基桩-土-垫层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桩顶处桩和桩间土竖向有效应力及桩顶刺入变形计算方法.分析垫层对应力调节、沉降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桩与桩间土间摩擦力作用下,桩间土竖向有效应力随深度增加衰减,并在某一深度衰减到较小水平,可不考虑该位置以下桩土相互作用对桩顶处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垫层模量对桩顶处桩、土应力调节起重要作用,并对桩顶上刺量影响显著.垫层模量越小刺入量越大,且随模量减小刺入量增长速度加快.
推荐文章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刚性复合地基
群桩效应
荷载传递法
桩土应力比
解析法
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碎石桩
桩土应力比
圆孔扩张理论
膨胀
灰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要点的分析
灰土桩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计算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沉降
荷载传递
桩土应力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筏复合地基负摩阻段分析及桩土应力比计算
来源期刊 铁道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桩筏复合地基 负摩阻力 桩土应力比 附加应力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铁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3
页数 分类号 U213.6
字数 6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1.07.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建林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 93 511 13.0 18.0
2 赵国堂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 16 308 8.0 16.0
6 刘俊飞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 15 203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桩筏复合地基
负摩阻力
桩土应力比
附加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学报
月刊
1001-8360
11-2104/U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10号
2-30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544
相关基金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news.bjtu.edu.cn/old/Service_info/item.asp?id=73&types=regulation_memo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