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榜样衍生的逻辑前提是人的超越意向,但在不少学校教育实践中,榜样却逐步演变为某种符号。被赋予榜样称号的学生仅仅成为这一符号的代言人,成为变相的特性角色,被作为榜样的学生及其他所谓的普通学生,都不免会体验到偏离其生命本真的苦痛。
推荐文章
跨平台自适应符号化技术研究
符号
通用符号
跨平台符号
Javascript
自适应符号化技术
基于ARCGIS土地利用现状图符号化的探讨
自动符号化
ArcGIS Engine
C#
ARCGI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榜样的符号化:现象与反思
来源期刊 教育科学论坛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未完善性 榜样异化 特性角色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视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分类号 G40
字数 43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289.2011.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武秀霞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0 6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未完善性
榜样异化
特性角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科学论坛
旬刊
1673-4289
51-1696/G4
大16开
成都市双流航空港黄荆路11号
62-4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519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134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