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得到理想的抗串扰三维图像,研究了用相机阵列记录三维场景时,如何排列所获取的元素图像并使其与重构的微透镜阵列匹配的问题.通过分析集成成像原理,讨论了元素图像间距、微透镜阵列间距、焦距等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对于固定的微透镜阵列,元素图像间距是场景重构时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分析给出了最佳设计参数.系统分析了元素图像阵列放置在焦面或焦面以外的物像关系,以及元素图像间距的作用,针对上述因素对成像串扰及景深的影响,论证了在焦面成像时串扰最小,景深最大的结论.所证明的结论对用相机获取大场景时排列所获元素图像,实现三维再现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基于相机阵列的三维集成成像记录系统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集成成像
相机阵列
记录系统
系统设计
高速CCD成像电路抗串扰技术
高速CCD
成像电路
串扰
传输线
用于集成成像的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设计与仿真
光学设计
集成成像3D显示
针孔阵列
微透镜阵列
基于相机实拍的高分辨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
集成成像
三维显示
高分辨率
实模式
虚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相机阵列获取元素图像的集成成像抗串扰参数设计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集成成像 元素图像间距 微透镜阵列间距 场景重构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应用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0-2056
页数 分类号 O435|TB811.3
字数 27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11909.205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勇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6 267 10.0 15.0
2 赵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 232 10.0 14.0
3 袁小聪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 151 8.0 12.0
4 步敬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34 3.0 5.0
5 徐于萍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2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9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集成成像
元素图像间距
微透镜阵列间距
场景重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