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确定绿豆芽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及绿豆发芽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类成分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豆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用HPLC 法测定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在绿豆发芽过程中(0~6 d)的含量.[结果]绿豆芽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1 次,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50.绿豆发芽第4天,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最高,但均低于其在绿豆中的含量.[结论]该研究为绿豆及绿豆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豆芽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豆芽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脱水绿豆芽加工工艺优化
绿豆芽
漂烫
保脆
热风干燥
工艺优化
脱水绿豆芽加工工艺优化
绿豆芽
漂烫
保脆
热风干燥
工艺优化
柳穿鱼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
柳穿鱼
黄酮
提取工艺
分光光度法
HPL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豆芽中异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绿豆芽 提取工艺 牡荆素 异牡荆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46-5747,5802
页数 分类号 S132
字数 23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10.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华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07 857 15.0 24.0
2 董银卯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 200 2195 25.0 37.0
4 何聪芬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59 1221 18.0 27.0
5 唐冬雁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 46 367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豆芽
提取工艺
牡荆素
异牡荆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