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宝黛相会”又是名篇中的名段,对于这样的经典片段,我向来主张要咬文嚼字,纵横联系,深思细品,品出思想,品出性情,品出滋味.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更承载了一定时期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心理.教学文学作品,绕不开品味语言,透析思想.笔者对“宝黛相会”情节的教学,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情节,把握人物,体会思想,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推荐文章
林黛玉和"花"的意象分析
黛玉
意象
诗词
论薛宝钗、林黛玉形象的象征意义
薛宝钗
林黛玉
儒家
道家
象征手法
士人阶层
以《红楼梦》贾芸为例浅析小人物求职之道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求职经历
文学艺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比较拓展品人物——《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昌才 2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月刊
1002-2155
61-1031/G4
16开
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52-2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