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一个改进的碳烟模型,对柴油机的碳烟排放质量和碳烟颗粒的尺寸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并在一台试验单缸机上,低压撞击器(LPI),测量了碳烟排放质量。该模型是在已有的详细碳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3项改进:以正十四烷代替正庚烷作为模拟燃料;耦合"shell"自点火模型以及KIVA-3V程序中的其他模型;在多步碳烟模型中,考虑了多环芳香烃(PAHs)直接沉积于碳烟颗粒表面。结果表明:PAHs的沉积作用对碳烟质量的增加有明显的贡献作用;碳烟尺寸分布是由PAHs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化决定;模拟与试验测量的碳烟颗粒生成特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因而,该模型可预测碳烟颗粒生成特性。
推荐文章
PODE掺混比对高压共轨柴油机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共轨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颗粒物
粒径
热重分析
以氢为补充燃料的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和碳烟排放
氢燃料
直喷式柴油机
燃烧滞燃期
碳烟排放
热效率
柴油机碳烟颗粒物捕集器设计与试验
柴油机
碳烟颗粒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毡
碳烟捕集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改进碳烟模型的柴油机碳烟颗粒物生成及尺寸分布
来源期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柴油机 碳烟颗粒 尺寸分布 精细碳烟模型 多环芳香烃(PAHs) 低压撞击器(LPI)测量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节能与环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91.6
字数 45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6-8484.2012.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志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104 937 15.0 28.0
2 成晓北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2 803 16.0 26.0
3 鞠洪玲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9 216 7.0 9.0
4 汪方阳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油机
碳烟颗粒
尺寸分布
精细碳烟模型
多环芳香烃(PAHs)
低压撞击器(LPI)测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季刊
1674-8484
11-5904/U
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3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