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直接将培养液中的组胺经丹酰氯衍生化生成稳定的物质,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组胺;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产组胺菌生长和组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5μg/mL,回收率在100%~107%,满足方法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经分离得到的2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2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 mg/L。
推荐文章
组胺点刺皮肤试验的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比较抗组胺药物的活性
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
抗组胺药
药效动力学
湛江海域鱼类组胺含量的检测分析
鱼类
组胺
湛江海域
检测
冷冻鲣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鲣鱼
产组胺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序列分析
国产盐酸氮(艹卓)斯汀抗组胺作用的实验评价
盐酸氮革斯汀
磷酸组胺
休克
血管通透性
离体回肠
豚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
来源期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培养液 组胺 检测 产组胺菌 生物活性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36
字数 26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30X.2012.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秀锦 38 146 7.0 10.0
2 周向阳 38 152 7.0 9.0
3 沈飚 45 185 8.0 11.0
4 吴祖芳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6 26 3.0 5.0
5 杨建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培养液
组胺
检测
产组胺菌
生物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2096-4730
33-1404/P
大16开
浙江省舟山市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7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12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