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骨质硬化症家系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本家系骨质硬化症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提取11个家系成员及18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用基因测序排除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11个基因的突变后,做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候选区.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行骨活检标本破骨细胞染色.结果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无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19q13.2~q13.3的D19S197~D19S545之间的8.36 cm范围为致病基因候选区,连锁分析最大LOD值Zmax=2.907(θ= 0时).骨活检标本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相比,骨质硬化患者髂嵴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患者破骨细胞减少,19号染色体q13.2~q13.3有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存在,为尚未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特色类型.
推荐文章
TCIRG1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家系分析
骨硬化症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T细胞免疫调节子1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松弛症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皮肤松弛症
突变
信号传导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 PKHD1基因检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
肾囊性疾病
基因突变
如何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遗传系谱
常染色体
X染色体
统计数据
实验探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定位
来源期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质硬化症 全基因组扫描 破骨细胞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01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81
字数 50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2591.2013.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湘杭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61 237 8.0 12.0
2 谢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44 230 9.0 12.0
3 廖二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215 1320 16.0 27.0
4 伍贤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69 390 11.0 15.0
5 周后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30 203 7.0 13.0
6 王锦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质硬化症
全基因组扫描
破骨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双月刊
1674-2591
11-5685/R
大16开
北京东城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内)
80-743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21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