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是制作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器件的重要步骤之一,由于具有刻蚀均匀性好、批量大、成本低的优点而深受关注.首先回顾了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刻蚀机理,比较了三种常用各向异性刻蚀液的刻蚀性质,讨论了刻蚀形状的控制技术.然后着重介绍了表面活性剂修饰的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速率和刻蚀表面光滑度等特性,以及面向MEMS应用的基于该刻蚀技术的各种微纳新结构;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刻蚀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单晶硅表面的吸附性对改变刻蚀表面的物理性质的重要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推荐文章
土体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土体
原生各向异性
应力诱导各向异性
本构模型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形貌控制
单晶硅
湿法刻蚀
形貌控制
三重溶液
表面粗糙度
凸角
Pr6O11对合成金刚石单晶各向异性的刻蚀
金刚石单晶
氧化镨
各向异性刻蚀
刻蚀机理
性能
利用湿法刻蚀的方式制备黑硅
黑硅材料
湿法刻蚀
表面形貌
光吸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单晶硅 湿法刻蚀 各向异性 表面活性剂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测量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7-333
页数 分类号 TH703|TN30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776.2013.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彬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59 173 8.0 10.0
2 彭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19 115 6.0 10.0
3 袁明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17 63 4.0 7.0
4 陈颖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15 82 6.0 8.0
5 佐藤一雄 名古屋大学微纳系统工程学院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单晶硅
湿法刻蚀
各向异性
表面活性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