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语言学领域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汉语反语,重点为反语的理解机理。本文认为反语不仅是修辞手段,且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的某种特殊认知程序,可以表征为"以此代彼"、"正反互代"的言外转喻推理步骤。同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主要依据言外转喻理论,更深层次地研究反语这一用与字面相反的意思来表达本意的语言现象。
推荐文章
浅析转喻在英语幽默中的认知机制
转喻
幽默
乘讹消解论
框架移位理论
浅析汪曾祺小说中的转喻现象
小说文本
概念转喻
突显性
可及性
对惯用语的转喻分析
惯用语
转喻
隐喻
“言外之力”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
言语行为
言外之力
合作原则
共有知识
听力教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言外转喻模型分析反语的理解机制
来源期刊 职教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言外转喻 反语 心理模型 属性强加 因果化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H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慧 34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言外转喻
反语
心理模型
属性强加
因果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职教研究
季刊
16开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