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结果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检测贝类包拉米虫。方法根据贝类包拉米虫的基因,设计一套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并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结果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在1 h内完成整个反应,检测的敏感性最低达到15.4 fg,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对其他贝类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贝类包拉米虫的LAMP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包拉米虫,在基层兽医具有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贝类包拉米虫和派琴虫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包拉米虫
派琴虫
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寨卡病毒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寨卡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羟基萘酚蓝
可视化LAMP快速检测猪伪狂犬病毒
猪伪狂犬病毒(PR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罗丹明B衍生物指示剂
番鸭细小病毒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番鸭细小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贝类包拉米虫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动物检疫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包拉米虫 环节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944.4
字数 294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拉米虫
环节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动物检疫
月刊
1005-944X
37-1246/S
16开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24-11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3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12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