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准确预报早春晚霜发生状况,从而为茶园防霜调控提供决策支持,从宏观时间尺度,建立了晚霜发生的预测模型.对江苏省镇江地区1979~2008年3,4月份晚霜发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季节灾变灰预测方法,建立晚霜发生的初霜日和末霜日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M(1,1)灰模型的后验差的比值小于0.35,且模型精度大于0.95,预测精度为优;经验证,预测初霜日3月1日、末霜日4月2日的发生年份与实际基本相符.因此,采用该预测模型进行霜冻预报,对于防霜控制、避免和减轻霜冻害损失,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推荐文章
基于GM(1,1,μ,ν)模型的股指预测
灰色模型
GM(1,1)模型
股指预测
基于GM(1,1)-MC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
大坝变形
灰色模型
马尔科夫链
GM(1,1)-MC模型
基于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能源消耗预测
GM(1,1)模型
无偏GM(1,1)模型
新陈代谢
预测
灰色预测控制的无偏GM(1,1)模型
灰色预测控制
GM(1,1)模型
无偏GM(1,1)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GM(1,1)的茶园晚霜发生灰预测模型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晚霜冻害 茶园 灰预测 残差检验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3-5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65.25|S425
字数 35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13.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永光 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2 745 16.0 26.0
2 李萍萍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88 745 14.0 23.0
3 朱霄岚 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霜冻害
茶园
灰预测
残差检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8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