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建立一流大学的学术团队建设问题,以科学化方法研究了末位淘汰机制对于学术团队创新力的作用.用著名的NK模型定义了4种常见的团队组织结构,即局部结构、小世界结构、无标度结构、层次结构.采用生态学中BS模型对末位淘汰机制对学术团队的作用进行建模,通过网络的演化结果分析末位淘汰机制对学术团队创新力的影响.分析表明:末位淘汰机制能否促进学术创新力的提升和是团队的组织结构细切相关的,末位淘汰机制对具有“局部和小世界结构”特征的学术团队具有稳定的提升作用,而对于“层次结构和无标度”结构的团队,将使学术创新力呈现大幅震荡,从长期来看学术创新力并未显著提升.并且对于稳定结构的学术团队,末位淘汰机制将使团队最终呈现个体分布的“相变”状态,即团队中大部分个体的创新力处于某个临界值之上,并由动力学建模验证了“相变”的结论.最后,对某高校学院的近年数据进行统计,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基于网络的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开放式管理机制探析
创新团队
人才管理
门户网站
运行机制
评价体系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自组织
演化
耗散结构
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构建
省属高校
科研团队
激励机制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演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驱动运行机制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
创新驱动
运行机制
协同创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末位淘汰机制下的高校学术团队创新力的演化分析
来源期刊 系统管理学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组织模式 末位淘汰机制 学术创新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3-578
页数 6页 分类号 F273
字数 44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根科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84 740 14.0 24.0
2 朱东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154 2214 24.0 39.0
3 吕蔚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6 74 3.0 6.0
7 潘常春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18 95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组织模式
末位淘汰机制
学术创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系统管理学报
双月刊
1005-2542
31-1977/N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