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文教学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教学因此变成考什么就教什么,并逐步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这极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课成了学生最头痛的课程,语文教学因此走入瓶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教学中不应只是教师讲讲字词,学生背背课文,而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屈原、诸子百家,走进陶渊明、李白,走进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走进李清照、柳永,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交流,理解他们的浪漫豪放,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的婉约缠绵.让学生在走进经典的过程中,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学在仰望苍穹、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纯洁心灵.朗诵比赛、名句赏析、文体改写,旧曲新弹、古为今用,凡此种种,都可以极大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调动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