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氧化铟锡(ITO)透明电极的刻蚀液,研究了其刻蚀效果,并推断刻蚀机理.选用不同pH值的FeCl3水溶液作为刻蚀功能成分,将PEG10000作为介质,以气相SiO2为触变剂制备刻蚀液,用丝网印刷法对ITO电极进行刻蚀实验,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对刻蚀效果及ITO电极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1.67时,于80℃,90 min后ITO薄膜的刻蚀效果最优.通过EDS表征ITO电极元素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电极微观形貌的变化.
推荐文章
氧化铟锡靶与铟的润湿性研究
氧化铟锡
溅射
润湿
焊接
非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进展
薄膜
非晶
透明导电氧化物
稳定性
氧化铟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锑氧化锡透明导电膜
氧化锡
喷雾热分解
四氯化锡
三氯化锑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氧化铟
氧化锡
氧化锌
透明导电氧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铟锡透明导电电极的刻蚀研究
来源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 湿法刻蚀 丝网印刷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30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铟锡(ITO)
湿法刻蚀
丝网印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双月刊
1002-6495
21-1264/TQ
大16开
沈阳市文萃路62号金属研究所南区
8-64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