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长QT13 (LQT13)家系临床表现、心电学特点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入选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个LQT13家系,4代人,共有家族成员49例.家族调查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采集44例血样,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基因诊断.进一步采集基因诊断阳性的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数字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比较两组心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家系研究示7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基因诊断9例阳性,包括7例临床确诊病例和2例疑似病例,女6例,男3例.基因突变为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校正QT间期(QTc):440~490 (454±22) ms.女性患者QT间期偏长,好发晕厥,悲伤易诱发晕厥,有时在夜间发作.QT间期450~460ms的患者没有或者只有1次晕厥发生.该家系患者的晕厥首发均在20岁以后,在20~50岁期间晕厥发作频繁,50岁以后几乎不再发作.2例植入起搏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QT13患者QT间期延长主要表现在Q波与T波波峰间期(QTp)的延长.T波波峰到T波终点之间的间期(TpTe)没有改变.T波形状的评分(MCS)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波起始部分的面积增加,T波幅度没有改变.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发现,LQT13患者低频成份和高频成份比值(LF/HF)比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 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引起LQT13.该LQT13家系女性患者多见,首发晕厥发生在成年以后,QT间期轻度延长,主要表现在T波起始部分的延长.临床结果相对良性,没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访9年没有患者猝死.
推荐文章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家系调查
临床特点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5例报告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基因诊断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家系调查
临床特点
I 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研究
IgA肾病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相关性
尿蛋白定量
肌酐
免疫球蛋白
C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QT13家系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学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长QT13 基因型 表现型 QT间期 晕厥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电生理女医师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9-27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4.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延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73 1091 18.0 24.0
2 高连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82 610 14.0 19.0
3 张树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28 482 11.0 16.0
4 刘金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9 69 5.0 7.0
5 潘晓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5 69 3.0 8.0
6 洪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37 167 7.0 12.0
7 夏云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82 426 11.0 13.0
8 王莹琦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3 3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QT13
基因型
表现型
QT间期
晕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双月刊
1007-6638
11-3859/R
大16开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82-883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6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