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巴蜀易学在中国多次学术转型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遵、扬雄首开融会《易》、老,倡扬玄学之风,玄学的兴起与之有莫大关系。孟喜是西汉易学变革的关键人物,而蜀人赵宾与之关系密切。东汉时巴蜀象数学盛,玄学兴起后,蜀才推阐象数,中经卫元嵩、何妥、阴弘道等,至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力改专崇玄学之风,融会象数、玄理,易学为之一变。清代学者认为蜀人陈子昂、宗密、彭晓与宋代图书易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普州陈抟著《易龙图》,于宋独开图书易学一派。谯定、张浚、张拭、李心传、魏了翁、黄泽、赵采、王中子、熊过、赵贞吉、来知德、胡世安等蜀易学者以象数丰富、充实理学之易,以象数图书寓心性之理,在理学的确立与发展中有着独到的推阐之功。晚清时期,唐宗海、廖平皆援医学、西学以言《易》,在医易学的发展转变中有重要贡献,廖平分今古易而倡言《周易》圣作贤述,对晚清今文经学的进步影响较著;其晚年易学则转入神秘,未受重视。民国时期,郭沫若首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周易》,而刘子华则在“科学易”上独步一时,引领时代学风。
推荐文章
传递中国学术声音推动中国出版物"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
中国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能力
学术出版
“中国学派”动画的民族特质
“中国学派”动画
动画题材
形式与技法
音乐构成
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70年:历程与特征
新中国
学校体育思想
历程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巴蜀易学与中国学术的转型
来源期刊 周易文化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易学 巴蜀学术转型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8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B2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生杨 40 6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易学
巴蜀学术转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周易文化研究
年刊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
总下载数(次)
11908
总被引数(次)
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