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小型化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小型化将使目前焦平面阵列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体现的更加明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一种利用分子间引力的光胶技术将矩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集成于红外焦平面之中。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微透镜阵列的聚能效应,设计并制作“栅线”和“方孔”双对准标记,采用衍射光栅同轴对准方法使两种器件的对准精度达到0.1?m。对集成前后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响应率提高了近40%,探测率提高了约20%,红外焦平面的噪声从758.89?V下降到668.23?V。最终得到结论:光胶法用于两种器件的集成具有耐温性好、变形小、强度高等优点,集成后红外焦平面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探测器微小型化发展。
推荐文章
中红外硅微透镜阵列的离焦效应
亚波长结构
FDTD
红外探测器
离焦
微透镜阵列
256×256 Si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阵列单片集成研究
PtSi红外焦平面阵列
微透镜阵列
单片集成技术
硅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单片集成
二元光学
部分刻蚀
微透镜阵列
红外焦平面阵列
单片集成
基于Hartmann-Shack波前检测原理的微透镜阵列焦距测量
微透镜阵列
焦距测量
波前检测
哈特曼波前传感器
图像清晰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矩形微透镜阵列的红外焦平面集成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红外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 微透镜阵列 光胶集成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与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2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215
字数 14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连和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45 151 7.0 11.0
2 孙艳军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36 106 6.0 9.0
3 冷雁冰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34 117 6.0 10.0
4 陈哲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2 45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外焦平面
微透镜阵列
光胶集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技术
月刊
1001-8891
53-1053/TN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64-2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08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