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生成语法下的“中心语移位范式”及最新成果“动态反对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的”字短语做关系小句的三种词序进行了分析:前置关系小句;外置(Complement -Specifier -Head /CSH)和内置(SCH);后置关系小句(SHC)。“动态反对称理论”解释了 SCH 和 SHC 的共存现象,却无法解释 CSH。“中心语移位范式”解释了词序 HSC。根据该范式,本文提出“补语移位范式”,认为 CSH 是补语上移至功能位置,置于指示语之前的结果。根据 X -bar 理论,句子属于曲折短语。因此,此理论亦可解释词序 OSV 的生成原理,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推荐文章
浅谈汉语“使”字类致使句与维吾尔语使动态致使句的对比
汉语
'使'字句
维吾尔语
使动态
致使句
英语截省句的生成机制
截省句
解释途径
PF删略法
LF复制法
基于句法语义规则系统的比较句自动识别
比较句
自动识别
句法语义规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的”字关系小句的生成句法新解
来源期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的”字关系小句 词序 动态反对称理论 中心语移位范式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语 言 学 研 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H0-0
字数 36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华华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的”字关系小句
词序
动态反对称理论
中心语移位范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月刊
1008-5823
62-1145/G4
16开
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191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01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36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