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获得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在室温下(25℃)快速、定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仅30 min,检出限为0.3μg/kg,线性范围0.5—10μg/kg,回收率为76.7%—104.2%。应用此方法测定了16份小麦、玉米等谷物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其中小麦9份、玉米7份,检出率为69%,含量在5.12—400.02μg/kg,其中2份样品为阳性。同时该 ELISA 检测结果与 LC-MS/MS 的验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该新型快速、定量的 ELISA 技术对小麦、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大范围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害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玉米赤霉烯酮
毒害
脱毒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ZHD101的表达优化及在玉米浆脱毒中的应用
玉米赤霉烯酮
高效表达
生物降解
玉米浆
食品安全
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玉米赤霉烯酮
生殖毒性
作用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赤霉烯酮快速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期刊 上海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快速检测 小麦 玉米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55/j.issn1000-3924.2015.01.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赤霉烯酮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快速检测
小麦
玉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农业学报
双月刊
1000-3924
31-1405/S
大16开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4-5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4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