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济慈在其名诗《希腊古瓮颂》中对真与美的表述,历来都是读者和批评家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入手,挖掘济慈创作这首诗的原动力,即1817年3月济慈见到Elgin大理石雕像时,这些可以被看作'原型'形式的大理石雕像群激发了诗人集体无意识中对美和真的深切感受;同时,通过分析诗中反复出现的生命和死亡意象,本文认为这些原型意象实际上来自于人类对美和真的原始记忆,济慈以其诗人独具的敏感性和想象力直觉地捕捉到了生命和死亡与真和美之间的动态关系。
推荐文章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夜莺颂
济慈
死亡观
对生命终结的宣判——脑死亡
死亡
脑死亡
伦理学
医学
生命
生命教学:缺失与回归
生命
生命教学
生命价值
生命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历时性生命进程中的真与美——探析《希腊古瓮颂》中的生命与死亡意象
来源期刊 外语教育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济慈 生命 死亡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3
页数 4页 分类号 I561.07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德旭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4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济慈
生命
死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语教育研究
季刊
2095-722X
21-9203/G4
16开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编
8-592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7
总下载数(次)
59845
总被引数(次)
5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