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延安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学话语的起点之一。劳动概念经历了从伦理学、经济学、哲学到美学的审美化话语变迁过程。这至少与中国近代救亡意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现代美学的实践论转型三个因素有关。李泽厚等美学家以劳动为起点建构了中国实践美学话语体系。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外来文学、美学思潮的涌入,劳动作为美学话语的起点逐渐暴露出后天与先天局限性。一些学者试图以'生活'或'感性'为中国现代美学话语新起点,具有积极意义,但要么过于宽泛,要么模糊了美学话语与美学学科的差异。其根源是,美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以人文精神为起点,我们可以重构中国现代美学话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劳动”话语的审美变迁与中国现代美学话语重构
来源期刊 中外文论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劳动 审美化 话语 实践 人文精神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7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B83-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二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1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劳动
审美化
话语
实践
人文精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文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