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文章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发生于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的浓雾过程(能见度<0.5 km)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低能见度浓雾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变化以及主要环流形势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见度浓雾月分布次数有显著差异,3—6月、12月至次年2月雾发生次数最高,春、冬季高于夏、秋季;03:00—05:00为低能见度生成的高峰时段,08:00左右为消散峰值时段。(2)能见度低于0.5 km 后,如果相对湿度继续增大到97%左右、温度处于0~4℃、风速在0~2 m· s-1、风向在 ENE—SSE,能见度可能继续下降到0.2 km 以下。(3)对150366个样本的环流背景统计分析表明,中北部路段的低能见度天气大多数是由锋前雾引起的,主要出现在中低层暖区域内,地面为冷锋前部弱气压场的环流条件下。全路段大面积低能见度天气由辐射雾和平流雾造成,辐射雾天气形势主要是高层为下沉气流,配合地面受弱高压或高压南下;平流雾出现在中低层暖性系统,地面位于入海高压后部或低压倒槽东侧,低层盛行偏东风或东南风。(4)“象鼻型”先期振荡现象适用于沿海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预报过程,尤其对能见度稳定维持0.2 km 以下的浓雾过程有很好的预警和监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