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80—2014年全国能见度定时观测资料,分别选择熵权法、等级赋值法和专家打分法三个方案,建立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低能见度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分析各方案高速公路低能见度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1)客观评价方案(熵权法)和半客观评价方案(等级赋值法)的危险性评价结果能更为准确、合理地反映我国低能见度灾害分布情况,均优于主观评价方案(专家打分法)的结果;且专家打分法方案结果在局部区域的合理性较差.2)选择分等级低能见度出现频率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考虑了低能见度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程度,其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推荐文章
高速公路上低能见度的监测与预报
高速公路
低能见度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
暴雨
沙尘暴
降雪
交通承灾体
危险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危险性评价方法比较
来源期刊 气象科技进展 学科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低能见度 危险性 熵权法 等级赋值法 专家打分法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8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973.2017.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艳香 32 183 8.0 12.0
2 李蔼恂 12 18 3.0 4.0
3 郜婧婧 13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6)
共引文献  (37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公路
低能见度
危险性
熵权法
等级赋值法
专家打分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技进展
双月刊
2095-1973
10-1000/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