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情感需求和社交体验使幼儿形成"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有的是短期的、 暂时性的,有的是稳定的、 长期存在的.个体因气质不同,可参与一个团体,也可"横跨"多个团体.但"小团体"因团体成员力量不均和团体之间力量不等,容易出现"核心—边缘"的不良现象.教师应正确认识"小团体"的存在价值,尊重幼儿的个体独特性,协助弱势幼儿获得发展,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小团体",实现"小团体"的良性发展.
推荐文章
幼儿教师流失:组织社会学视角
幼儿教师
流失过程与实质
组织社会学
用社会学视角探析幼儿“插牌”选择区域活动的现象
“插牌”
区域活动
是与非
社会学
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隐性德育课程
德育
隐性课程
社会学视角
基于场域论视角下体育社会学研究
场域论
布迪厄
体育社会学
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社会学视角探析幼儿交往中的"小团体"现象
来源期刊 教育导刊(下半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幼儿交往 小团体 社会学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儿童发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17
字数 40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林姗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1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幼儿交往
小团体
社会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导刊(下半月)
月刊
1005-3476
44-1371/G4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
46-30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102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