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形势下,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森工规划设计”“森工机械与装备”“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工程索道”“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等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抓住建设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通过构建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等,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着手,将虚拟仿真系统与森林工程核心主干课程相结合,从开展实践教学场地和手段、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及开展“学生主体式”“师生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实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有效地解决了专业野外实验实训所面临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学习森林工程主干课程的积极性、实践创新的热情、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林业教育 学科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森林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虚拟仿真系统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思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90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232.2017.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华东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51 432 13.0 18.0
2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28 1669 22.0 32.0
3 林文树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56 438 10.0 19.0
4 狄海廷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9 124 7.0 10.0
5 李耀翔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52 397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本科教育
森林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虚拟仿真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业教育
双月刊
1001-7232
11-2729/S
16开
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08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