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以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产量、活性物质含量为研究目的.以小麦为基本培养基固体培养蛹虫草子实体,采用单因素、二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和菌种对蛹虫草实体产量、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产量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每瓶添加1g蚕蛹粉、营养液中白砂糖浓度为20 g·L-1的培养基培养子实体产量最高;但不同水平的蚕蛹粉、黄豆粉对子实体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二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营养液中白砂糖浓度为20 g·L-1,蚕蛹粉添加量为2 g·瓶-1时,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源、氮源及碳源和氮源的互作对蛹虫草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活性物质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营养液中蔗糖浓度为10 g·L-1时腺苷和虫草素含量最高;每瓶培养基中添加1g土豆粉时,予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与其他营养添加物质有显著差异;不同菌种对产量和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推荐文章
加硒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蛹虫草
亚硒酸钠
虫草素
腺苷
虫草多糖
虫草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蛹虫草产量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蛹虫草 产量 活性物质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64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7.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秀兰 138 768 16.0 21.0
2 孙叶 49 312 11.0 15.0
4 包建忠 79 401 12.0 16.0
5 马辉 40 243 9.0 13.0
6 张甜 34 179 7.0 11.0
9 刘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9)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蛹虫草
产量
活性物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