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pH对鲜味剂滋味的影响,本文初步探索了六种常用鲜味剂的酸碱特性、不同pH梯度下的滋味变化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1)各种鲜味剂的酸碱性:味精和强鲜味精接近中性,干贝素为弱碱性,酵母粉、大豆肽粉和HVP呈弱酸性;2)味精、强鲜味精、酵母粉、大豆肽粉以及HVP在pH 6.5~7时鲜味最强,而干贝素则在pH 7.5时鲜味达到最强,味精、强鲜味精和干贝素随pH变化较明显,而酵母粉、大豆肽粉和HVP变化相对较小;3)pH对酵母粉、大豆肽粉和HVP的醇厚感、柔和性以及回味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本身这几种滋味较弱的味精、强鲜味精和干贝素影响不明显;4)pH5~8时干贝素、酵母粉和大豆肽鲜味热稳定性较好;味精、强鲜味精以及酵母粉在酸性条件下热稳定性较差,应用时应尽量使pH在6.5 ~ 7.5范围内.本研究成果可以为鲜味剂在食品中,尤其是复合调味料的提供技术支撑.
推荐文章
鲜味物质对鸡汤鲜味及风味的影响
鸡汤
鲜味物质
气味
鲜味
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本味觉
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抑制作用
心理物理学曲线
味觉感知
味觉阈值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夏季绿茶
杀青方式
滋味
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H对多种鲜味剂滋味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pH 鲜味剂 滋味 鲜味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02.3
字数 3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H
鲜味剂
滋味
鲜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