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高速动车组焊接构架角焊缝处应力集中无法采用名义应力法识别的问题,基于结构应力法,将角焊缝焊趾处的非线性应力分解为满足外载荷平衡的结构应力和自平衡的缺口应力,然后根据力的平衡方程得到各节点力及其力矩与线力及其线力矩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推导出结构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角焊缝应力集中识别流程;基于所给出的算法和识别流程,采用C/C++以及ANSYS软件提供的APDL语言开发出焊接结构应力识别专用软件WSS,对某高速动车组焊接构架上诸多角焊缝应力集中进行识别,验证了基于结构应力的角焊缝应力集中识别方法不仅能给出应力集中的具体位置,还能给出具体的应力峰值及其对应的疲劳寿命,可用于优化高速动车组焊接构架的抗疲劳设计.
推荐文章
基于算法优化的中国高速动车组车外噪声源识别研究
多普勒效应
非负最小二乘法
反卷积
高速动车组
噪声源识别
超声相控阵技术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缝检测中的应用
高速动车组
相控阵超声波
焊缝
缺陷
钢管桩环形焊缝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研究
钢管桩
环形对接焊缝
角变形
应力集中系数
港口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速动车组角焊缝应力集中的识别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焊接结构 角焊缝 应力集中 结构应力 主S—N曲线 疲劳损伤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7
页数 6页 分类号 U266
字数 35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32.2018.01.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11 1718 22.0 29.0
2 李晓峰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42 182 8.0 12.0
3 李季涛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39 266 10.0 15.0
4 李向伟 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13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动车组
焊接结构
角焊缝
应力集中
结构应力
主S—N曲线
疲劳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