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下,梳理了领有动词“有”的历时演化过程,给出了“有”虚化为体标记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理据.认为“有”最初是表示领有的动词,经常与其他动词连用,导致“有”与其他动词连用的结构被重新分析,在语义相宜性原则下,语法化为完成体标记.后来在扩展使用过程中,又语法化出强调、信息焦点功能和音节助词的用法.
推荐文章
从自动分词角度看先秦与现代汉语词汇区别
自动分词
先秦汉语
现代汉语
词汇
比较
动词“爱”的语法化过程考察及分析
语法化
表层义素
语法义素
汉语语法和语音构造的相似性及两者的不同
汉语语法
语音
构造
相似性
不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秦汉语“有”从领有动词到体标记的语法化过程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字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有” 领有动词 体标记 语法化 认知理据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古文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1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8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依娜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
领有动词
体标记
语法化
认知理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字研究
半年刊
978-7-5458-0773-8/H·9
16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文史楼5310室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