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专业应用型、管理型、教研型人才的需求,南京林业大学以“立足南方、面向全国”为指导思想,明确了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并提出以培养具备求实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从素质、知识和能力3个方面对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要求,并据此对相应的培养措施进行了探索.一是通过完善学缘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遵循“突出专业特色、拓展知识体系、优化教学环节、注重社会实用、凸显区域特点”的原则,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建设以及建立多渠道的合作机制等,改善实践实习条件;四是通过为教师参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实践和了解国际相关理论和技术前沿等提供更多机会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等,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五是完善由班主任(headmaster)、辅导员(counsellor)、任课教师(subject teacher)和指导教师(advisor)组成的“班辅教导”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林业教育 学科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水土保持专业 人才培养 师资 课程 “班辅教导”体系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思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71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金池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92 4588 33.0 50.0
2 初磊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6 1.0 2.0
3 刘霞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8 23 4.0 4.0
4 王良杰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3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等教育
水土保持专业
人才培养
师资
课程
“班辅教导”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业教育
双月刊
1001-7232
11-2729/S
16开
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08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