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武陵山区地处黔、渝、鄂、湘交界一带,是长江流域薅草锣鼓中流传最广,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之一.由于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在武陵山区交汇,因而在武陵山区地域范围内存在巴蜀文化圈薅草锣鼓和荆楚文化圈薅草锣鼓,它们之间在人声构成、器乐类型、伴奏乐器、表演形式和唱词内容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发现它们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丰富的说唱艺术对黔渝打闹歌有着深远的影响,荆楚地区发达的巫乐对当地薅草锣鼓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的表演形式决定了薅草锣鼓伴奏乐器与器乐的繁复程度,不同族群对薅草锣鼓功能的认知倾向造成了演唱内容的不同取舍.
推荐文章
学前儿童创新素养的差异性述评及成因
学前儿童
创新素养
差异性
语文差异性教学探究
差异性
语文教学
目标差异
分组差异
作业设计
IT架构差异性分析方法研究及技术实现探讨
企业IT架构
架构模型
企业架构管理
差异性分析
基于差异矩阵的石油工程HSE管理差异性分析
HSE体系
差异性分析
差异矩阵
差异指标
差异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陵山区薅草锣鼓差异性的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音乐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武陵山区 薅草锣鼓 差异性特征 形成原因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8
页数 6页 分类号 J60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12/j.cnki.cn11-1379/j.2018.02.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武陵山区
薅草锣鼓
差异性特征
形成原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音乐
双月刊
1002-9923
11-1379/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德外丝竹园
2-2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9980
论文1v1指导